汇智和源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811120435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技术文章 产品展厅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联系人:经理
  • 电话:400-108-5856
  • 手机:13811120435
  • 邮箱:info@iphasepharma.com
  • 地址: 昆山市花桥镇新生路1号顺扬智汇谷A1幢2楼202室
公司动态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肾脏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研究的“黄金模型”

发表时间:2025-09-04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是构成肾脏近端小管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多重生理功能,在肾脏重吸收和分泌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此外,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肾脏疾病机制和药物开发等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体外“黄金模型”。在肾脏疾病相关药物研发中,siRNA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SiRNA等小核酸药物在治疗肝病方面已表现出显著的临床和商业成功,这主要得益于GalNAc介导的肝靶向siRNA递送系统的成功应用,而对于肝外组织,比如肾脏siRNA递送,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这种扩展主要归因于递送平台和给药方式的创新,而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则是肾脏siRNA递送研究的重要工具。鉴于此,IPHASE作为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研发生产了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食蟹猴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比格犬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大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等多种属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助力肾脏药物开发研究。


01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介绍

肾小管(Renal tubule)是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吸收和排泌功能,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机体体液平衡及酸碱平衡方面起关键作用。肾小管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分为三段: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细段。其中,近端小管(Proximal Tubule)是肾小管的起始部分,位于肾皮质迷路内,分为?曲部?(近曲小管)和?直部?(近直小管)?。曲部高度弯曲,直部延伸至髓质,共同构成肾小管的主要重吸收结构。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s)是肾近端小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密集的微绒毛(形成刷状缘)、侧突和质膜内褶,这些结构显著扩大了细胞表面积,促进物质高效重吸收。肾近端小管细胞含大量线粒体,可为主动运输供能;基底膜侧质膜内褶发达,形成基底纵纹,增强物质转运能力。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核心功能如下:

(1)物质重吸收:几乎全部葡萄糖、氨基酸、蛋白质及70%水分和钠离子在此重吸收?,是肾小管重吸收的主要场所。

(2)电解质调节?:通过钠-氢交换(NHE3)等机制调控钠、氯、碳酸氢盐平衡,维持酸碱稳态。

(3)代谢产物排泄?:主动分泌有机阴/阳离子转运蛋白(如OAT1/3,OCT1/2),参与药物清除及毒素排泄。特异性转运酚红、青霉素等物质,构成药物排泄的重要通路。

(4)蛋白质回收?:通过胞吞作用回收肾小球滤过的微量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防止蛋白尿?。???

02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肾毒性研究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而肾近端小管拥有庞大的转运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转化酶,对外源性毒物的损害特别敏感,是药物肾毒性损伤最常见的部位,而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是研究药物肾毒性的金标准细胞模型。通过体外培养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可模拟药物在肾脏中的代谢和转运过程,评估药物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如细胞凋亡、损伤标志物释放等,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关键数据。

药物筛选与优化

利用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模型,可快速筛选具有潜在肾毒性的先导化合物,并通过比较不同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效应,优化药物结构,降低肾毒性风险。例如,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对肾小管细胞的损伤程度。

药物代谢与排泄研究

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参与药物的重吸收、分泌和代谢过程。通过研究细胞内的药物转运蛋白(如OAT1/3、OCT1/2等)的表达和功能,可了解药物在肾脏中的排泄机制,为药物设计和给药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3D类器官模型构建与药效评估

传统2D培养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难以模拟体内肾脏的复杂结构(如肾小管极性、细胞间相互作用),而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3D类器官模型(通过三维培养形成类似肾小管的管状结构)更接近体内生理状态,可显著提高药效评估的准确性。将药物作用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构建的肾类器官(Kidney organoids)模型,观察药物对疾病模型的改善作用,如药物是否能够减轻细胞损伤、恢复细胞功能、抑制疾病相关信号通路等,从而评价药物的疗效。

肾靶向SiRNA递送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siRNA等小核酸药物凭借其特异性强和靶基因沉默效率高等优势,在“不可靶向”、“不可成药”的疾病治疗药物开发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siRNA疗法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得进一步探索肾脏疾病siRNA药物治疗成为可能。基于siRNA的肾靶向递送至关重要,需要结合肾脏结构和siRNA特性综合设计递送策略,而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是肾靶向siRNA递送研究的重要工具。

03 IPHASE产品

综上所述,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Epithelial Cells)在维持肾脏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有可能作为肾脏疾病有效的治疗靶点。因此,研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对于理解肾脏生理功能、疾病机制及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比如肾靶向siRNA药物)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IPHASE作为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多年研发经验,成功研发出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食蟹猴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比格犬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大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等多种属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助力客户进行肾脏疾病药物开发等研究。

上一篇:IPHASE猴肝S9助力药物代谢研究 下一篇:无
联系方式
手机:13811120435
手机访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