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和源生物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3811120435
   
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技术文章 产品展厅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联系人:经理
  • 电话:400-108-5856
  • 手机:13811120435
  • 邮箱:info@iphasepharma.com
  • 地址: 昆山市花桥镇新生路1号顺扬智汇谷A1幢2楼202室
公司动态

肺泡上皮细胞-解锁肺部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新模型

发表时间:2025-08-05

关键词:肺泡上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嗜饿性板层小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靶向siRNA递送,肺类器官,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type Ⅰ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Ⅰ),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Ⅱ),osmil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pulmonary surfactant(PS),Lung-targeted siRNA delivery,Lung Organoids

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是构成肺泡表面的主要细胞类型,分为Ⅰ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Ⅰ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Ⅰ)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Ⅱ)两类,共同维持肺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肺泡上皮细胞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肺部疾病机制和药物开发和筛选等研究中重要的体外模型。目前治疗肺部疾病的药物无法从基因层面即疾病的本质发挥疗效,还易产生脱靶效应或不良副作用等问题。而siRNA疗法的问世为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siRNA疗法在治疗肝脏疾病方面已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GalNAc介导的肝靶向siRNA递送系统的成功应用,而对于肝外组织,比如肺脏siRNA递送,目前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递送困难等难题。因此,药物递送系统是决定肺靶向siRNA药物治疗疾病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肺泡上皮细胞是肺靶向siRNA递送研究的重要工具。文简要介绍肺泡上皮细胞的特点及功能,以供参考。


01 肺泡上皮细胞简介

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是肺上皮细胞中最丰富的细胞,其有两种类型:Ⅰ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Ⅰ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Ⅰ)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Ⅱ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TⅡ)。ATⅠ细胞占肺泡表面积的95%,占肺泡上皮细胞的40%,占周围肺细胞的8%;ATⅡ呈占肺泡表面积的5%,占肺泡上皮细胞的60%,占周围肺细胞的15%;


肺泡模式图(来源:网络)

(1)Ⅰ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Ⅰ):ATⅠ细胞扁平,为鳞状上皮细胞,覆盖肺泡的大部分表面,细胞含核部分较厚并向肺泡腔内突出,无核部分胞质菲薄,厚约0.2μm。电镜下,ATⅠ细胞细胞器少,胞质内有较多的吞饮小泡,小泡内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和微小的尘粒,细胞可将这些物质转运到肺泡外的间质内,以便清除。ATⅠ细胞之间的连接为绝对不可渗型,因而既限制肺泡间质中的液体和蛋白样物质渗入肺泡腔,同时也防止肺泡腔内的流体和其他物质进入间质内。ATⅠ细胞参与构成气血屏障、行使气体交换功能,并为肺泡提供结构支撑。此外,ATⅠ细胞分化程度高,无增殖能力,损伤后由II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分化补充。

(2)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ATⅡ细胞位于ATⅠ细胞之间,呈立方形或圆形,顶端突入肺泡腔。细胞核圆形,胞质着色浅、呈泡沫状。电镜下,ATⅡ细胞游离而有少量微绒毛,胞质内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较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核上方有较多的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大小不等,直径约0.1~1.0μm颗粒内含有平行排列的板层状结构,称为嗜饿性板层小体(osmilphilic multilamellar body)。ATⅡ细胞具有多种重要功能:①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嗜锇板层小体内含以磷酯酞胆碱为主要成分的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肺泡上皮表面,铺展为薄层液体膜,可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稳定肺泡直径。②再生和修复受损肺组织。ATⅡ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不仅可以自我更新,还可在肺组织受到损伤或炎症时分化为ATⅠ细胞,以恢复受损的肺泡结构和功能。③参与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ATⅡ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比如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α(MIP-2α)等,在肺内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肺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基因是目前被发现的唯一仅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表达的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也是鉴定ATⅡ细胞最常用的标记物。

02 肺泡上皮细胞与肺部疾病关联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协同作用,共同参与气体交换、肺泡结构维持、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及免疫等核心功能。当肺泡上皮细胞(AEC)受到损伤或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入肺泡腔,引发肺水肿和氧合障碍。此外,早产儿ATⅡ细胞发育不全,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障碍,致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婴儿出生后肺泡不能扩张,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

AEC可以被病原微生物、粉尘、药物、化学制剂、氧自由基等多种因素损伤,被认为是PF时肺损伤发生的主要场所。损伤的AEC能表达一系列参与成纤维细胞移行、增殖、转分化和细胞外基质重构的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趋化因子、Th2细胞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等。MMP(主要是MMP-2和MMP-9)可降解肺泡壁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几乎所有的蛋白成分,导致AEC损伤后的修复时间延长,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由此侵人肺间质并增殖,引起PF。一种常见的肺纤维化疾病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以ATⅡ细胞损伤和过度纤维增生为特征的不可逆进展性肺病,生存率大约为 3~4年。

肺泡细胞癌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腺癌,传统认为源于Ⅱ型细胞,但ATⅠ标志物?PDPN(平足蛋白)?在部分肺腺癌中高表达,提示ATⅠ可能参与恶性转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COPD是一种以气流限制为特征的疾病状态,且不能完全逆转。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破坏肺泡空间及肺实质扩张,即肺气肿,是COPD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肺泡上皮细胞的凋亡导致肺实质的丢失是肺气肿和COPD的潜在致病机制。

肺部疾病是导致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原因之一。目前医药市场针对常见肺部疾病(如特发性肺纤维化(IPF)、COPD等)的临床治疗策略主要局限于生物制剂、抗生素和小分子化药。这些药物多以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疾病发作频率为主,无法从基因层面控制发病。同时由于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通常存在脱靶效应或不良副作用,患者肺部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应对肺部疾病。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siRNA等小核酸药物凭借其特异性强和靶基因沉默效率高等优势,在“不可靶向”、“不可成药”的疾病治疗药物开发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siRNA疗法在肝脏疾病治疗领域的成功应用使得进一步探索肺部siRNA药物治疗成为可能。基于siRNA的肺靶向递送至关重要,需要结合了肺部和siRNA特性综合设计递送策略,而肺泡上皮细胞是肺靶向siRNA递送研究的重要工具。此外,肺泡上皮细胞还可用于构建肺类器官(Lung Organoids)来模拟肺泡上皮功能,为肺部疾病机制和药物筛选研究提供新的策略。

03 IPHASE相关产品

综上所述,肺泡上皮细胞(alveolar epithelial cell,AEC)在维持肺部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肺泡上皮细胞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有可能作为肺部疾病有效的治疗靶点。因此,研究肺泡上皮细胞对于理解肺部生理功能、疾病机制及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比如肺靶向siRNA药物)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此,IPHASE作为体外研究生物试剂引领者,凭借先进的设备、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多年研发经验,成功研发出人、猴、犬、大鼠及小鼠等多种属的肺泡上皮细胞,助力客户进行肺部药物开发等研究。



联系方式
手机:13811120435
手机访问官网